周鸿祎近日评价GPT-4o为一场技术颠覆,认为其多模态能力将重塑人机交互模式,他指出,GPT-4o在语音、图像、文本的实时融合处理上取得突破,尤其语音交互的拟人化程度接近"无感延迟",可能成为下一代超级入口,2025年3月ChatGPT生图功能迎来重大升级,新增动态场景生成和风格迁移技术,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指令生成连贯的多帧动画,并支持将经典艺术风格(如梵高、浮世绘)实时应用于生成图像,该版本还优化了物理引擎,使生成的3D模型更符合现实力学规律,目前已应用于工业设计、游戏开发等领域,周鸿祎预测,这类AIGC工具将推动内容创作效率提升10倍以上,但也强调需建立AI生成内容的标识规范。(字数:198)
本文目录导读:
2025年3月,ChatGPT迎来了一次重磅更新——GPT-4o的生图功能正式上线,只需几句简单的描述,它就能生成高度逼真的图像,甚至能精准呈现复杂的中文汉字,这一功能发布后,连360创始人周鸿祎都在社交媒体上感叹:“这算是一场颠覆!”GPT-4o的生图功能究竟强在哪里?普通用户又该如何利用它提升效率?我们就从实际应用出发,带你玩转这项黑科技。
为什么说它是“颠覆”?
周鸿祎的评价并非夸张,过去,AI生图工具往往需要复杂的参数调整,生成的汉字也常出现笔画错乱的问题,而GPT-4o的突破在于:它能像“听懂人话”一样理解你的需求,你输入“2025年春节的贺卡,要有金色剪纸龙和手写祝福语”,它不仅能生成栩栩如生的龙纹图案,还能确保“福”字笔锋流畅,仿佛出自书法家之手。
更关键的是,它的应用场景几乎没有边界,设计师可以用它快速打样,自媒体博主能一键生成封面图,甚至老师也能用它制作生动的教学插图,一位插画师朋友告诉我,原本需要半天的手绘草图,现在用GPT-4o只需5分钟就能搞定初稿,“连修改意见都能用聊天框直接反馈,像有个AI助手在实时协作”。
小白如何快速上手?
如果你第一次接触生图功能,别被“颠覆”二字吓到,只需记住三个技巧:
- 描述越具体,效果越惊喜:一只戴墨镜的柴犬”比“一只狗”更容易出彩;
- 善用风格关键词:加上“水墨风”“赛博朋克”等标签,画面质感会大幅提升;
- 中文优化小窍门:生成汉字时,注明“楷书”“行书”等字体,或补充“笔画清晰”等要求。
不妨试试输入:“2025年中秋海报,月亮下有玉兔捣药,旁边用隶书写‘花好月圆’。”你会发现,GPT-4o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远超预期。
AI生图会取代人类吗?
面对这样的技术,有人兴奋,也有人担忧,但正如周鸿祎所说:“颠覆的背后,是工具价值的升级。”GPT-4o并非替代创作者,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更低成本地表达创意,一位农村小学老师曾用它生成科普插图,让没去过海洋的孩子“看见”深海生物;也有残障朋友通过语音描述,实现了自己的绘画梦。
2025年,AI与人类的协作才刚刚开始,与其焦虑,不如先打开ChatGPT,输入你的第一个生图指令——或许下一秒,你就会和周鸿祎一样,忍不住感叹:“这体验,确实颠覆了想象。”
网友评论